常用鋼鐵材料缺陷及相關術語
/ 2021/6/5 12:40:43
次
1 圓度:圓形截面的軋材,如圓鋼和圓形鋼管的橫截面上,各個方向上的直徑不等的程度;
2
尺寸超差:由于
模具設計不合理或制造有誤,擠壓工藝不當,模具與擠壓筒不對中,潤滑不合理等,導致金屬流動中各點流速相差過大,從而產(chǎn)生內應力致使型材變形,或者由于牽引力過大或拉伸矯直量過大導致型材尺寸偏差;
3
彎曲度:軋件在長度或寬度方向不平直,呈曲線狀的程度;
4
鐮刀彎:鋼板(或鋼帶)的長度方向在水平面上向一邊彎曲的現(xiàn)象;
5
瓢曲度:鋼板(或鋼帶)在長度或寬度方向同時出現(xiàn)高低起伏的波浪現(xiàn)象,使其成為“瓢形”或“船形”的程度;
6
脫方、脫矩:方形、矩形截面的材料對邊不等或截面的對角線不等;
7 扭轉:條形軋件沿縱軸扭成螺旋狀;
8
拉痕(劃道):呈直線溝狀,肉眼可見到溝底分布于鋼材的局部或全長的現(xiàn)象;
9
裂紋:一般呈直線狀,有時呈Y形,多與拔制方向一致,但也有其他方向,一般開口處為銳角;
10
重皮(結疤):表面呈舌狀或魚磷片的翹起薄片。一種是與鋼的本體相連結,并粘合到表面上不易脫落;另一種是與鋼的本體沒有連結,但粘合到表面易于脫落;
11
折疊:鋼材表面局部重疊,有明顯的折疊紋;
12
銹蝕:表面生成的鐵銹,其顔色由杏黃色到黑紅色,除銹后,嚴重的有銹蝕麻點;
13
發(fā)紋:表面發(fā)紋是深度甚淺,寬度極小的發(fā)狀細紋,一般沿軋制方向延伸形成細小紋縷;
14
分層:鋼材截面上有局部的明顯的金屬結構分離,嚴重時則分成2-3層,層與層之間有肉眼可見的夾雜物;
15
氣泡:表面無規(guī)律地分布呈圓形的大大小小的凸包,其外圓比較圓滑,大部是鼓起的,也有的不鼓起而經(jīng)酸洗平整后表面發(fā)亮,其剪切斷面有分層;
16
麻點(麻面):在型材表面呈現(xiàn)局部或連續(xù)的成片粗糙面,分布著形狀不一、大小不同的凹坑,嚴重時有類似桔子皮狀的,比麻點大而深的麻斑;
17
氧化顏色:鋼板(或鋼帶)經(jīng)退火后在表面上呈現(xiàn)出淺黃色、深棕色、淺藍色、深藍色或亮灰色等;
18
輥?。罕砻嬗袔罨蚱瑺畹闹芷谛攒堓佊?,其壓印部位較亮,且沒有明顯的凸凹感覺;
19
疏松:鋼的不致密性的表現(xiàn)。切片經(jīng)過酸液侵蝕以后,擴大成許多洞穴,根據(jù)其分布可分一般疏松、中心疏松;
20
偏析:鋼中各部分化學成分和非金屬夾雜物不均勻分布的現(xiàn)象。根據(jù)其表現(xiàn)形式可分:樹枝狀、方框形、點狀偏析和反偏析等;
21
縮孔殘余:在橫向酸浸試片的中心部位,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空洞或裂縫??斩椿蛄芽p中往往殘留著外來雜質;
22
非金屬夾雜物:在橫向酸性試片上見到一些無金屬光澤,呈灰白色、米黃色或暗灰色等色彩,系鋼中殘留的氧化物、硫化物、硅酸鹽等;
23
金屬夾雜物:在橫向低倍試片上見到一些有金屬光澤與基體金屬顯然不同的金屬鹽;
24
過燒:觀察經(jīng)侵蝕后的顯微組織時,往往在網(wǎng)狀氧化物周圍的基體金屬上可看到脫碳組織,其他金屬如銅及其合金則有氧化銅沿晶界呈網(wǎng)絡狀或點狀向試樣內部延伸;
25
白點:它是鋼的內部破裂的一種。在鋼件的縱向斷口上呈圓形或橢圓形的銀白色斑點。在經(jīng)過磨光和酸蝕以后的橫向切片上,則表現(xiàn)為細長的發(fā)裂,有時呈輻射狀分布,有時則平行于變形方向或無規(guī)則地分布;
26
晶粒粗大:酸浸試片斷口上有強烈金屬光澤;
27
脫碳:鋼的表層碳分較內層碳分降低的現(xiàn)象稱為脫碳。全脫碳層是指鋼的表面因脫碳而呈現(xiàn)全部為鐵素體組織部分;部分脫碳是指在全脫碳層之后到鋼的合碳量未減少的組織處;
28
強度: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變形和斷裂的能力,σ=P/F,單位符號MPa;
29
抗拉強度:拉伸試驗時,金屬材料在拉斷前所承受的違禁詞應力。即拉斷前所承受的違禁詞負荷Pb與試樣原橫截面積F0之比,σb=Pb/F0,用σb表示,單位符號MPa;
30
屈服點:拉伸試驗過程中,負荷不再增加,金屬式樣仍繼續(xù)發(fā)生變形的現(xiàn)象,稱為“屈服”,發(fā)生屈服現(xiàn)象時的應力,稱為屈服點或屈服極限。即屈服時的負荷Ps與式樣原橫截面面積F0之比,σs=Ps/F0,用σs表示,單位符號MPa;
31
屈服強度:對于某些屈服現(xiàn)象不明顯的金屬材料,測定屈服點比較困難,常把產(chǎn)生0.20%永久變形的應力定為屈服點,稱為屈服強度或條件屈服極限。用σ0.2表示,單位符號MPa;
32
伸長率:金屬材料拉伸時,試樣拉斷后,其標距部分所增加的長度與原標距長度的百分比。用δ表示,單位符號%
;
33
斷面收縮率:金屬材料拉伸時,在斷裂處試樣截面積減少的百分比。用表示,單位符號% ;
34
韌性:金屬材料在沖擊力作用下而不破壞的能力;
35
硬度:金屬材料抵抗更硬物體壓入其表面的能力;
36
熱處理:將金屬成材或零件加熱到低于熔點的一定溫度,并將此溫度保持一定時間(保溫),然后冷卻至一定溫度的工藝過程,鋼的熱處理應用的最為普遍;
37
退火:將鋼件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后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操作;
38
淬火:將鋼件加熱到淬火溫度(AC3以上或者AC1~Acm之間),保溫后在水、油或者其他淬火介質中快速冷卻的熱處理工藝操作;
39
調質:將淬火后的鋼件進行高溫(500~600℃)回火的熱處理工藝操作;
40
表面淬火:利用快速加熱,使鋼件表面局部達到淬火溫度,在熱量還來不及傳到心部的時候,就立即快速冷卻的淬火方法;
41
光學金相:一種光子束微觀分析技術,根據(jù)金屬樣品表面上不同組織組成物的光反射特征,用顯微鏡在可見光范圍內對這些組織組成物進行光學研究和定量描述的一種技術?,F(xiàn)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0.1微米;
42
電子顯微鏡:又稱電鏡。按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使樣品成像的顯微鏡。分為透射電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掃描電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與光鏡相比,電鏡用電子束代替了可見光,用電磁透鏡代替了光學透鏡,并使用熒光屏將肉眼不可見電子束成像,它的分辨率更高。